“三公”瘦身還看政府采購
【大事專家議】
越過“多公開”、“人均數”、“更細致”的紛擾,專家直擊根本---
“三公”瘦身還看政府采購
本報記者 王迎春 實習記者 賈璐
近日,各方熱議“三公”經費公開。
財政部以預算增長近14%位居榜首、商務部出國費用占比最高達94%、水利部公車費用近億元……為什么至今仍有一些部委還未公開“三公”經費,公開的也未公布人均預算,數家“三公”經費較高的部門只有簡單的幾個數字?為何國務院一再要求壓縮“三公”經費,還有不少部門“三公”經費不降反升?隨著越來越多的部委公開“三公”經費,引來了公眾的各種質疑。
“‘三公’經費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對‘三公’經費的關注應建立在政府效率、工作成效、工作規(guī)模的基礎上。”針對公眾的質疑,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提出了與流行觀點不同的看法。
據白景明介紹,近年來各級財政一直在探索“三公”支出統(tǒng)計。“從之前的不透明,到現在的公開,公眾帶著好奇的目光審視考量是否有違規(guī)、牟利的情況,是可以理解的。不過,‘三公’支出為零就是正常的嗎?”白景明幽默地舉例道:“如果維護公共安全只靠徒步進行,國際公務往來全靠通訊手段,這樣,即使縮減了‘三公’經費,卻犧牲了效率,得不償失。”他不忘提醒民眾,“三公”支出有必要部分和非必要部分,并非沒有才正常,也并非最小化就是最優(yōu)化。因為,公共產品的供給規(guī)模擴張和質量的提升以及結構轉變等,客觀要求“三公”支出正常增長。
那么,從何處借力縮減“三公”非必要的支出呢?“就管理而言,‘三公’支出絕非無序,而是有嚴格、系統(tǒng)的管理制度。政府采購就是縮減‘三公’非必要支出的重要抓手。目前‘三公’支出的大部分內容已經納入政府采購,政府采購的標準化必然會壓縮非必要的項目,卡住不合理的支出。”白景明從專業(yè)學術的角度明確指出政府采購對“從制度上縮減‘三公’經費”命題的積極意義。
目前,“三公”支出中的多數項目均通過政府采購完成。比如出國機票由公開招標定點采購;公務車從購買、加油到維修的全套流程都已納入政府采購;公務會議、公務接待也實行了定點采購。
“政府采購已經形成制度,在各項采購中都有統(tǒng)一標準,如針對公務會議和接待的飯店采購,標準有標間300元/日和套間600元/日2檔,中標的一般為三星級或四星級酒店。所以說,納入政府采購的這部分‘三公’支出,根本不像大家想象中的想花多少就花多少。由于政府采購有一系列標準化環(huán)節(jié),能實現經費最優(yōu)化使用。實現了花較少的錢,辦較多的事的目的。”白景明非常肯定政府采購制度所發(fā)揮的作用。
此外,白景明還強調了政府采購在“三公”支出中所發(fā)揮的監(jiān)督作用。作為財政支出改革的“三駕馬車”,部門預算、政府采購和國庫集中支付都讓“三公”支出始終處于透明、監(jiān)督之中。其中政府采購因各環(huán)節(jié)日漸標準化、信息越來越透明公開,更是很難有無預算、超預算、逃避公開招標的漏網之魚。而政府采購預算,也在很大程度上規(guī)范了“三公”經費的隨意支出。“還有審計、人大、財政、紀檢等部門的專項檢查,這都對大力壓縮不必要的支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白景明也指出:“政府采購預算只是反映了‘三公’支出的一部分內容,隨著政府采購這項制度的不斷完善,應讓更多的‘三公’支出納入政府采購,從而加強對‘三公’支出的監(jiān)督力度。”
政府采購制度在我國蹣跚邁出第一步時就承載著深化財政支出管理改革的使命。10多年來的改革路程,讓這項制度在加強財政支出管理,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績。白景明認為,縮減“三公”經費正是政府采購大放異彩的舞臺,政府采購可說是從根本上縮減“三公”經費的重要抓手,它可以對“三公”經費產生政策導向力、約束力、監(jiān)督力與示范力。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yè)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chuàng)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yè),推動政府采購發(fā)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yè)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yè)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fā)展事業(yè)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隆⑵萍居嗛?。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